拼音: dōng nuó xī cuō 怎么读
注音: ㄉㄨㄥ ㄋㄨㄛˊ ㄒㄧ ㄘㄨㄛ
繁体: 東挪西撮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东挪西凑 东挪西借
同“东挪西凑”。 复制
出处:《水浒传》第九四回:“我这里正项钱粮,兀自起解不足,东挪西撮。你这项信赏钱,依着我,权且存置库内。”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筹资。
①.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 如: 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②.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 如: 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③. 请客出钱的人。 如: 作东。
④. 姓。
①. 移动。 如: 挪动。挪移。挪借。挪用。
②. 揉搓。 如: 挪挲。挪绳破篾(搓绳子,破篾片)。
①.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 如: 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②.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 如: 西学。西画。西餐。西医。
③. 姓。
①. 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器具铲起东西。 如: 撮成一堆。撮土。撮合。
②. 取,摘取。 如: 撮要。
③. 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如: 撮药。
④.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千分之一。
⑤. 量词。 如: 一撮米。
⑥. 撮东西用的器具。 如: 撮子。撮箕。
①. 量词,用于成丛的毛发。 如: 剪下一撮头发。
东挪西撮,汉语成语,读音是(dōng nuó xī cuō 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东挪西撮意思是:同“东挪西凑”。出自《水浒传》第九四回。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指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