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zhànqún

舌战群儒

拼音 shé zhàn qún rú 怎么读

注音 ㄕㄜˊ ㄓㄢˋ ㄑㄩㄣˊ ㄖㄨˊ

繁体 舌戰羣儒

感情 中性成语

舌战群儒的意思

折叠展开

舌战:激烈辩论。
儒:儒生,旧指读书人。
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例子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歇后语 诸葛亮游东吴 —— 舌战群儒

谜语 诸葛亮出使东吴 (谜底:舌战群儒)

故事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舌战群儒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rgue heatedly with a group of learned men(have a heated dispute with a group of scholars)

舌战群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é), 舌部,共6画

①.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 如: 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②. 语言辩论的代称。 如: 舌战(激烈议论)。

③. 像舌头的东西。 如: 帽舌。火舌。

④. 铃或释中的锤。

⑤.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读音(zhàn), 戈部,共9画

①. 打仗。 如: 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②. 泛指争斗,比高下。 如: 论战。争战。

③. 发抖。 如: 战抖。寒战。胆战心惊。

④. 姓。

读音(qún), 羊部,共13画

①. 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 如: 群岛。群山。群书。群芳。群居。群落(luò)。群集。群雕。群蚁附膻(许多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喻臭味相投的人趋炎附势,追逐私利)。

②. 众人。 如: 群众。群情。群雄。群策群力。群威群胆。

③. 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物。 如: 一群孩子。

读音(rú), 人部,共16画

①. 指读书人。 如: 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②.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 如: 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③. 同“懦”,懦弱。

舌战群儒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