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ǐng hù pī páo 怎么读
注音: ㄅㄧㄥˇ ㄏㄨˋ ㄆㄧ ㄆㄠˊ
感情 中性成语
秉:执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披袍:身穿官服。比喻作官。 复制
出处: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做官。
①. 拿着,持。 如: 秉烛。
②. 掌握、主持。 如: 秉正。秉公。
③.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六斛。
④. 姓。
①.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如: 朝(cháo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①. 覆盖在肩背上。 如: 披星戴月。
②. 穿戴。 如: 披挂。披甲。
③. 打开,散开。 如: 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④. 劈开,裂开。 如: 竹竿披了。
①. 中式长衣。 如: 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
②. 衣服的前襟。 如: “反袂拭面,涕沾袍”。
秉笏披袍,汉语成语,读音是(bǐng hù pī páo 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秉笏披袍意思是:比喻作官。出自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一般作谓语、定语,指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