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
不期而遇的意思
不期而遇的详细解释
【释义】
不在约定的日期见面。#语本《谷梁传・隐公八年》。后用“不期而遇”指未经约定而意外相见。
【典源】
#《谷梁传・隐公八年》[1]
八年春, [2]、 [3]遇于 [4]。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公羊传・隐公四年》。
[2]宋公:指宋殇公。子姓,名与夷。
[3]卫侯:指卫宣公。姬姓,名晋。
[4]垂:春秋时地属卫国,在今山东省境内。
参考
《公羊传・隐公四年》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一君出,一君要之也。
【典故】
“不期而遇”原作“不期而会”。春秋时期,诸侯列国林立,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周王室自东迁以后,权势日渐衰微;而逐渐脱离周天子控制的诸侯,为了各自的安全与利益,不断相互争斗。为了稳定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秩序,因此有了“会盟”的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手段,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列国交往等方面,都曾产生具体而重大的作用;会盟同时也是诸侯联合他国以壮大自我实力,并维系霸主政治的一项利器。春秋初期,宋、卫两国因郑国涉入其内政纠纷,同时更由于郑的势力外伸,引起周遭国家不安,是以这三个国家,彼此间常传出纷争。《春秋经・隐公八年》记载:“宋公、卫侯遇于垂。”《左传》详实记载在这年春天,齐僖公以和事佬的角色出面,要让宋、卫、郑三国谈和。但宋殇公希望能够在谈和以前,先行与卫国会谈。因此透过餽赠钱财的方式,请求卫国能在会盟的日期前先见面,卫宣公答应宋殇公请求,两人后来就在卫地相见。《谷梁传・隐公八年》对“遇”的解释是这样的:“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意思是不在约定的日期会面称“遇”,因为会面双方的心意已相契合。后来“不期而遇”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未经约定而意外相见。
【书证】
- 01.南朝梁・萧纲〈湘宫寺智蒨法师墓铭〉:“伊时倾盖,于彼朱方;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 02.《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不期而遇,天使然也!”
- 03.《女仙外史》第五三回:“我与他不期而遇于钓台,却是同心要访求圣上,做个侍从弟子,因此寻到雁荡。”
- 04.《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正想明天穿著这个过来请安,今日倒先不期而遇。”
- 05.《野叟曝言》第二回:“前日来此,才打发小价到吴江问候;不料反于此地,不期而遇,真是快心之事!”
- 06.《孽海花》第一八回:“这两人也是一时有名人物,不期而遇,都聚在一处。”
【用法】
语义指未经约定而意外相见。
例句
①台南美食众多,每次探访,总有不期而遇之乐。
②他们俩在国外不期而遇,彼此都感到惊讶又喜悦。
③毕业后,我与他已多年不见,没想到竟在这里不期而遇。
④原本就有嫌隙的两方人马,竟在街头不期而遇,场面一触即发。
⑤她在路上与久未谋面的老友不期而遇,却因急著赶车而没能长聊。
不期而遇的翻译
- happen to meet
- 偶然(ぐうぜん)に出会(であ)う,期(き)せずして会う
- rencontre fortuite,inattendue,inopinée,imprévue(se rencontrer par hasard,inopinément)
- случáйно встрéт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