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民
饥民的意思
词语解释
饥民
◎在饥荒中挨饿的人们。
英文refugees of famine; starving masses;
引证解释
1.荒年无食之民。飢,通“饥”。
例证《后汉书 · 袁术传》:“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 江 淮 閒相食殆尽。时 舒仲应 为 术 沛 相, 术 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 仲应 悉散以给飢民。”
《资治通鉴 · 唐太宗贞观二年》:“关 内旱,飢民多卖子以接衣食。”
2.指挨饿的人。
例证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七:“和城内费了种种的交涉,在十月初头,便有开城放出飢民的事。”
荒年无食之民。 《东观汉记 · 邓禹传》:“今 长安 饥民,孰不延望?”
《清史稿 · 食货志一》:“魏裔介 亦请饥民转徙,得入籍占田。”
国语辞典
饥民
◎因饥荒而缺乏食物的人民。
例如如:“北非因长年干旱造成许多饥民饿死。”
网络解释
饥民
饥民,汉语词汇。
拼音:jī mín
释义:荒年无食之民。
饥民的字义分解
饥
拼音 jī 部首 饣 总笔画 5饥 [ jī ] 1. 饿。 如 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 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 如 饥荒。饥馑(灾荒)。 [更多解释]
民
拼音 mín 部首 氏 总笔画 5民 [ mín ]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如 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 指人或人群。 如 居民。民族。 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 如 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 某族的人。 如 汉民。回民。 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 如 农民。渔民。 6. 非军事的。 如 民品。民航。 7. 同“苠”。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