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山輒切;《集韻》:色輒切,音萐。《玉篇》:多言也。
音又,《廣韻》:叱涉切;《集韻》:尺涉切,音謵 —— 與呫同。詳前呫字註。
音又,失涉切,音攝。又,敕涉切,音鍤 —— 義同。
音又,《廣韻》:山洽切;《集韻》:色洽切,音霎 —— 小人言也。
音又,《廣韻》:楚洽切;《集韻》:測洽切,音插 —— 義同。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461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99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7頁,第14字
注解
〔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喢〕字拼音是sh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臿。
〔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à] ⑴ 古同“歃”,盟誓时用嘴吸取(牲血)。⑵ 多话。
喢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喢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