觺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疑其切,音疑。《玉篇》:觺觺,猶岳岳也。《廣韻》:獸角貌。《類篇》:角利貌。《楚辭・招魂》:土伯九約,其角觺觺。
音又,《廣韻》:魚力切;《集韻》、《韻會》:鄂力切,凝入聲 —— 義同。
音又,叶偶起切,疑上聲。王無競〈北使長城賦〉「六國復囂囂,兩龍鬭觺觺」,叶上起。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2740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45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0頁,第3字
注解
〔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角部。
〔觺〕字拼音是y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疑、角。
〔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í] ⑴ 〔~~〕(兽角)尖锐的样子,如“土伯九约,其角~~些。”
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