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許規切;《集韻》:翾規切,𡘋音䜐。《說文》:敗城阜曰隓。【徐曰】俗作隳,非。《玉篇》:廢也、毀也、損也。揚子《方言》:攋隓,壞也。《說文》篆作𡐦,《玉篇》亦作墮,《集韻》又同「𨼰」。
音又,《集韻》:杜果切,音妥 —— 與陊同。詳前陊字註。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3250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58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46頁,第22字
注解
〔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uī、d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𢀡。
〔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ī] ⑴ 古同“隳”,毁坏。⑵ 倒塌的城墙。㈡ [duò] ⑴ 古同“堕”,坠落。
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