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复制

ㄏㄨˊ

正文・未集下肉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未集下

肉部

11画

U+80E1

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4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79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945頁,第12

唐韻》:戸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𡘋音瑚。說文》:牛頷垂也。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釋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前漢・郊祀志》:有龍垂胡䫇。【註】胡謂頸下垂肉也。

又,《韻會》:何也。書・太甲》:弗慮胡獲,弗爲胡成。

又,《集韻》:壽也。詩・周頌》:胡考之寧。【傳】胡,壽也。

又,《正字通》: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註〕三之長六寸,四之長八寸。

又,戟名。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刃,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

又,《韻會》:麤纓無文理者,亦曰曼胡。

又,遐遠也。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註】胡,猶遐也、遠也。

又,懸蠶簿橫也。揚子《方言》:胡以懸㯂,關西謂之䌞。【註】䌞,懸蠶簿橫也。

又,粉名。釋名》:胡粉,胡餬也,和脂以塗面也。抱朴子・論僊卷》: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

又,餠名。釋名》:胡餠,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又,胡蝶,蟲名。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

又,《史記・諡法》:彌年壽考,保民耆艾,𡘋曰胡。

又,《正字通》:菰米曰彫胡。前漢・司馬相如傳》:東蘠彫胡。【註】彫胡,菰米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詩・周南》采采卷耳〔箋〕: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郭云:亦曰胡枲。【疏】卷耳,葉靑白色,似胡荽。

又,鳥名。禮・表記》:《》云維鵜在梁〔註〕:鵜,鵜胡。

又,《正字通》:盧胡,笑在喉閒聲。孔叢子・抗志篇》:盧胡大笑。

又,水名。爾雅・釋水》:胡蘇。【註】東莞縣今有胡蘇亭。

又,丘名。爾雅・釋丘》:方丘,胡丘。【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又,禮器。與瑚同。左傳・哀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註】胡簋,禮器。夏曰胡。

又,縣名。書・禹貢》導菏澤〔傳〕:菏澤在胡陵。【疏】《正義》曰:〈地理志〉山陽郡有胡陵縣。

又,書名。前漢・藝文志》:《胡非子》三篇。【註】墨翟弟子。【又】《封胡》五篇。【註】黃帝臣。

又,國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註】妢胡,胡子之國,在楚旁。

又,姓。左傳・襄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註】胡公,閼父之子滿也。又,複姓。〈八及歌〉:海內珍奇,胡母季皮。【註】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又,《集韻》:洪孤切,音𩑶 —— 戈戟內柄處。

又,胡故切,音護 —— 頸也。前漢・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晉灼讀。

注解

〔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胡〕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古、⺼,五行属

〔胡〕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古声。本义是牛脖子下的垂肉。

〔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ú] ⑴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⑵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⑶ 乱,无道理⑷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⑸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⑹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⑺ 巷、小街道称“胡同( 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⑻ 姓。

胡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胡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