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失入切頁碼第372頁,第30字續丁孫
𤃁
異體溼
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𣊡省聲。
附注段玉裁注:「今字作濕。」
蔣注《五經文字》:𤃁溼,式入反,上《說文》,下隸省,經典皆以濕爲溼,唯《爾雅》用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傷執反頁碼第912頁,第6行,第1字述
幽涇也。從一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從𣊡省聲。
鍇注臣鍇曰:「今人不知有此字,以濕爲此字。濕,它帀反,水名,非此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失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236頁,第6字許惟賢第973頁,第7字
幽溼也。从一。
段注句。
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
段注凡溼之所从生,多生於上有覆而氣不渫。故从一土水會意。
从𣊡省聲。
段注失入切。七部。今字作濕。
白话解释
湿,河川。源出东郡,在东武阳入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字形或從水、從?(絕的古文,像絲的絕斷),表示水絕流處,或另加止,以示涉足水絕流處。金文改止為土,從水、從?、從土,以示水絕處之土地為溼。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戰國文字從金文之形,又以形近而將?訛作?(古文絲)。篆文因之,又於絲上加一橫,於是被解析成從一覆於土上而有水,從㬎省聲。從一覆於土上而有水,以示水濱之低溼;㬎省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中之省聲。篆文另有表示水名,從水、㬎聲的「濕」字,在六書中亦屬於形聲,本與幽濕之「濕」音同而形異義別。隸變作,襲取水名之字形以為幽濕之字。楷定作溼。規範字作「湿」。由於從漢隸以來,經籍多有以「濕」為「溼」者,大陸乃先將濕、溼歸併為濕,再簡化為「湿」。臺灣則二字皆為正字,溼收為常用字,濕收為次常用字。
溼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38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43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1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88頁,第1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45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629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766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52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80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94頁,第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71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94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082頁【補遺】第1768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438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78頁【崇文】第390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92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798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93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38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