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huán ㄏㄨㄢˊ yuán ㄩㄢˊ

卷六囗部共16画
说文解字

卷六

囗部

16画

U+571C

王權切

圜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王權切頁碼202頁,第7

異體

圜天體也。从囗瞏聲。

附注段玉裁注:「依許則言天當作圜,言平㘣當作㘣,言渾圓當作圓。」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雨專反頁碼516頁,第3行,第1

圜天體也。從囗睘聲。

鍇注臣鍇曰:「此方員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王權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105頁,第1許惟賢487頁,第10

圜天體也。

段注圜,環也。呂氏《春秋》曰:何以說天道之圜也。精氣一上一下。圜周復襍(高曰襍猶帀)。無所稽畱。故曰天道圜。何以說地道之方也。萬物殊類殊形。皆有分職。不能相爲。故曰地道方。按天體不渾圜如丸。故《大戴禮》云:參嘗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盧云:道曰方圓耳。非形也。《淮南子》曰:天之圓不中規。地之方不中矩。《白虎通》曰:天,鎭也。其道曰圓。地,諦也。其道曰方。許言天體,亦謂其體一氣循環。無終無始。非謂其形渾圜也。下文云:圓,圜全也。斯爲渾圜。許書圓圜㘣三字不同。今字多作方圓,方員,方圜,而㘣字廢矣。依許則言天當作圜。言平㘣當作㘣。言渾圓當作圓。

从囗。瞏聲。

段注王權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圓乃圓物之通名,惟天圓稱圜。《楚詞[辭]•天問》「圜之九重」即指天也。後亦用為凡物之圓矣。

圓(通言)乃圓物之通名,唯天圓稱圓(别語)。《楚辭•天問》「圜之(則?)九重」即指天也,後亦通用為凡物之圓矣。

圜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98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511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397頁
4說文校箋第256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247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880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53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30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01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57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252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203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409頁【補遺】第16941頁
14通訓定聲第3037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530頁【崇文】第2117頁
16說文句讀第809頁
17章授筆記第266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3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14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