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ㄗㄨˊ

卷二足部共7画
说文解字

卷二

足部

7画

U+8DB3

卽玉切

足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卽玉切頁碼60頁,第6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囗。凡足之屬皆从足。

鉉注徐鍇曰:「囗象股脛之形。」

附注徐鍇繫傳:「口象股脛之形。」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股、脛、蹠、跟全部為足,足从口者,象股脛周圍之形。人體股脛在上,跟蹠在下,依人所視,象股脛之口當在上層,象蹠跟之止當在下層。然文字之象形,但有平面,無立體,故止能以口上止下表之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止』,象臀部至腳底之形,『止』形或寫在上部。這個字形,學者或釋為『足』,或釋『疋』,其實『足』、『疋』是同一個字的分化。金文把『足』字從臀部到小腿的部分簡為『』形,戰國文字則『足』字上部寫成『口』形,而『疋』字上部則寫成『』形,二字開始分化。」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節栗反頁碼172頁,第6行,第1

足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凡足之屬,皆從足。

鍇注臣鍇曰:「口象股脛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卽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321頁,第3許惟賢144頁,第3

足人之足也。在體下。从口止。

段注依《玉篇》訂。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齒,上止下口。次之以足,上口下止。次之以疋,似足者也。次之以品,从三口。今各本从口。非也。卽玉切。三部。

凡足之屬皆从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从止,止與足義同,皆有盡頭意。

白话解释

足,人的下肢,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下從,隸定作「止」,像左腳掌之形,屬象形,此表腳;上像鼓起的肉,即《說文》說的腓腸,也就是腿肚的意思,沒有獨立的形、音、義,只是一個實象而已。二者相合,正可表示人足之義。金文三例,全同甲文之形;戰國文字,下從之止,略異甲、金文之形,差別不大;篆文最似金文的。字經隸書,形變作,稍失其形。楷書沿之而定體。以上諸形,都以止為形,附加實象的而成,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足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17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172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42頁
4說文校箋第82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78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26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46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13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0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48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83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62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703頁【補遺】第16389頁
14通訓定聲第1518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173頁【崇文】第689頁
16說文句讀第235頁
17說文新證第140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93頁,第8字
19古字詁林第二冊,第576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223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