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复制止的笔顺
纠错止的意思
纠错止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名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屦校灭止。——《易·噬嗑》举止高。——《汉书·五行志》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foot;
动词
1.停住,中断进程。
止,停也,息也。 亦可以止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羽飞乃止。 雪止。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絮絮不止。
halt; stop;
2.又。
渐拍断止。
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3.阻止,不让进行。
笑而止之。 相如止臣。
prevent;
4.又。
相如固止。使人止晋鄙。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
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5.驻守 。
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be stationed;
6.居住。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止文殊院。
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dwell;
7.停留,逗留。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
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stay;
副词
1.仅;只。
技止此耳。 止印二三本。 只十有一日。 止增笑耳。
only;
2.又。
止露尻尾。
3.又。
止有剩骨
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语气助词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止字的翻译
纠错-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 jdm. Einhalt gebieten, etw. stillen, etw. entgegenwirken (V), bis, bis zu (Adj), nur, allein (Adj), anhalten, aufhören, stoppen, unterbrechen, stocken (V)
- seul, seulement, arrêter, cesser, stopper, jusqu'à
止的国语辞典解释
止

详细解释
动
1.停住、不动。
《易经 · 艮卦 · 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适可而止。
2.达到、安住。
《礼记 · 大学》:“止于至善。”
3.不准、阻挡。
《左传 · 桓公六年》:“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吕氏春秋 · 季秋纪 · 知士》:“静郭君不能止。”
4.居住。
《诗经 · 商颂 · 玄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名
1.脚。
《汉书 · 卷二三 · 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2.仪容行动、威仪。
《诗经 · 鄘风 · 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3.打击柷的槌子。
《尔雅 · 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晋 · 郭璞 · 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4.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静的、不动的。
《庄子 · 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副
◎仅、只。
唐 · 杜甫《无家别》诗:“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
不止一回。
助
◎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
《诗经 · 周颂 · 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止的两岸词典解释
止

详细解释
1.停住;不再进行。
止息、终止、适可而止。
2.使停住。
止痒、禁止、扬汤止沸。
3.到一定期限便不再继续。
截止、起止、本次人口统计到10月31日24时止。
4.表示止于某个范围,相当于“仅仅”、“只”。
岂止他一个人不赞成、实际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5.行为;威仪。
举止、行止。
6.静;不动。
心如水止。
7.姓。
8.二一四部首之一。
止的字源字形
纠错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子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天星观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上博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