琱

复制

diāo ㄉㄧㄠ

王部共12画左右结构U+7431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王部

12画

8画

左右结构

GMFK

MGBGR

CLBJ

17120

U+7431

112135121251 横、横、竖、提、撇、横折钩、横、竖、横、竖、横折、横

琱字概述

纠错

〔琱〕字拼音是(diāo),部首是王部,总笔画是12画

〔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王、周”或“、周”。

〔琱〕字仓颉码是MGBGR,五笔是GMFK,四角号码是17120,郑码是CLBJ

〔琱〕字的UNICODE是U+743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745,UTF-32:00007431,UTF-8:E7 90 B1。

〔琱〕字异体字是

琱的笔顺

纠错
Loading...

琱的意思

纠错

diāoㄉㄧㄠ

基本解释

治玉;雕刻。后作“”。《説文•玉部》:“琱,治玉也。”桂馥義證:“《初學記》:‘琱,治璞也。’或借‘雕’字。《釋器》:‘玉謂之雕。’”《廣韻•蕭韻》:“琱,琱琢。”《文選•張衡〈思玄賦〉》:“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路。”李善注:“琱輿,琱玉之輿。”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鐫犀為軸,琱玉為龍。”

似玉的石。《説文•玉部》:“琱,石似玉。”

琢磨;推敲。宋楊萬里《寒食雨作》:“老來不辦琱新句,報答風光且一篇。”

”。雕画纹饰。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琱,叚借為彫。”《漢書•貢禹傳》:“牆塗而不琱,木摩而不刻。”顔師古注:“琱字與彫同。彫,畫也。”又《王莽傳下》:“為銅薄櫨,飾以金銀琱文,窮極百工之巧。”顔師古注:“琱字與彫同。”又有雕画纹饰的。《漢書•郊祀志下》:“賜爾旂鸞黼黻琱戈。”顔師古注:“琱戈,刻鏤之戈也。”五代馮延巳《鵲踏枝》之十二:“玉勒琱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鏡花緣》第十回:“身穿白布箭衣,頭上束著白布漁婆巾,臂上跨著一張琱弓。”

详细解释

动词

1.雕的异体字。

2.治玉,引申为雕刻,刻镂 。

carve jade; carve;

琱舆(玉饰之车);琱戈(刻镂过的戈)

3.通“”。用彩画装饰。

decorate;

古者工不造琱琢,商不通侈靡。 —— 《汉书·王吉传》琢琱狎猎,金银琳琅。 —— 《文选·张衡·南都赋》素又发泄东宫服玩似加琱饰者,悉陈于庭,以示文帝。 —— 《北史·隋宗室诸王传》

琱文(刻画的花纹);琱履(绣花鞋);琱丽(装饰华丽)

4.琢磨,推敲文字。

ponder; weigh;

光来不办琱新句,报答风光且一篇。 —— 宋· 杨万里《寒食雨作》

琱字的翻译

纠错
  1. engrave, inlay, carve; exhaust
  2. graver des pierres précieuses

琱的国语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diāoㄉㄧㄠ

详细解释

1.磨制玉器。

《集韵•平声•萧韵》:“雕,说文:『治玉也。』”

2.刻镂。

《汉书•卷九○•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号为罔漏吞舟之鱼。”

3.雕画彩饰。

《汉书•卷七二•贡禹传》:“墙涂而不雕,木摩而不刻。”

经雕饰的。

《镜花缘•第一○回》:“身穿白布箭衣,头上束著白布渔婆巾,臂上跨著一张雕弓。”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琱的两岸词典解释

折叠展开

diāoㄉㄧㄠ

详细解释

1.〈书〉磨制玉器。

2.〈书〉刻镂;雕刻。

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汉书‧卷九十‧酷吏传‧序》)。

3.〈书〉雕画彩饰。

墙涂而不雕,木摩而不刻(《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贡禹》)。

4.〈书〉经雕饰的。

身穿白布箭衣,头上束著白布渔婆巾,臂上跨著一张雕弓(《镜花缘‧第十回》)。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琱的字源字形

纠错

琱(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琱(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琱(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琱(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琱(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琱(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琱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