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shì

莫衷一是

拼音 mò zhōng yī shì 怎么读

注音 ㄇㄛˋ ㄓㄨㄥ ㄧ ㄕˋ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众说纷纭   无所适从

反义词 异口同声   众口一词   一针见血

莫衷一是的意思

折叠展开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
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正音”,读作“yī”,不能读作“yì”。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见“无所适从”。

莫衷一是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形容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语或出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衷诸壹是”

【典源】

※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

[1]:“夕餐秋菊之落英。”注者[2]莫衷一是

注解

[1]〈离骚〉:为《楚辞》的一篇,战国时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怀王,因谗言被流放,忧愁而作〈离骚〉,以表明爱国心志。全文词采雅丽,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2]聚讼:众人争论。

【典故】

“莫衷一是”就是在许多看法中,无法肯定何者为是。在黄协埙论〈离骚〉中“落英”一词的解释中用了此语。战国时爱国文人屈原有一篇流传甚广的作品〈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深,有许多人研究,并替它作注解。清代人黄协埙在《锄经书舍零墨》一书中,指出〈离骚〉里“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落英”二字,每个人的注解都不同,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他自己因此做了些考证,认为“落英”二字并非是一般人认定的“落叶”,“”是剥落之意,而“”则是指花。在广东有人取干菊花入菜,可以增加菜肴的美味,“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即是指剥落秋菊的花加入晚餐烹调。黄协埙用“莫衷一是”表述历代各家对“落英”二字注解的歧异,“莫衷一是”一语就是,用来形容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

【书证】

  • 01.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注者聚讼,莫衷一是。”(源)
  • 02.《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03.《清史稿・卷一○七・选举志二》:“迩者诏书数下,开特科,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惟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
  • 04.《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铁路之议,历有年所,毁誉纷纭,莫衷一是。”

【用法】

语义形容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

类别用在“意见纷杂”的表述上。

例句

同学对毕业旅行的方式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如何突破公司目前的困境,大家意见杂陈,莫衷一是

已经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议,双方代表还是莫衷一是,没有定论。

由于劳资双方对于薪资多寡始终莫衷一是,导致这次和谈不了了之。

对于这起交通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形,目击者人各异词,莫衷一是,使得获报前来的员警无从下手。

【辨识】

形音衷,音zhōng。心中的想法。不可写作“”。

莫衷一是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unable to agree which is right
  2. 一致(いっち)した結論(けつろん)に達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3. in etwas nicht miteinander übereinstimmen kǒnnen
  4. рáзные толки

莫衷一是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ò,mù), 艸部,共10画

㈠ 莫 [ mò ]

①. 不要。 如: 莫哭。

②. 没有,无。 如: 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③. 不,不能。 如: 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

④. 古同“漠”,广大。

⑤. 姓。

㈡ 莫 [ mù ]

①. 古同“暮”。

读音(zhōng), 衣部,共10画

①. 内心。 如: 由衷。苦衷。无动于衷。衷肠。

②. 福,善。 如: “降衷于下民”。

③. 正中不偏。 如: 折衷。

④. 贴身的内衣。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shì), 日部,共9画

①. 表示解释或分类。 如: 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②. 表示存在。 如: 满身是汗。

③.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 如: 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④. 表示适合。 如: 来的是时候。

⑤. 表示任何。 如: 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⑥. 用于问句。 如: 他是走了吗?

⑦.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 如: 天气是冷。

⑧. 对,合理,与“非”相对。 如: 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⑨. 认为对。 如: 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⑩.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 如: 是,我就去。

⑪. 这,此。 如: 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⑫.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 如: 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⑬. 姓。

莫衷一是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